欢迎来到时讯视界

时讯视界

高保研率、贯通培养 高校“创新班”真的适合你吗?

时间:2024-11-14 19:00:53 出处:热点阅读(143)

  近年来,创新班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对于拔尖人才、高保贯通高校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研率AG超玩会入口需求,不少高校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培养“基地班”“试验班”“拔尖人才培养班”等。这些创新班大多数强调“本研贯通”“精英化培养”,适合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创新班目光,相关专业投档分数线逐年走高。高保贯通高校在创新班“火爆”的研率情形下,或许我们需要一些“冷”思考:这些眼花缭乱的培养“创新班”真的适合每一位考生吗?

  高保研率让“创新班”成为“香饽饽”

  “创新班”的火热,可以从家长和考生的适合报考热情中窥见一二。从广东2024年高招投档情况来看,创新班“创新班”报考热潮持续升温。高保贯通高校例如,研率广东工业大学今年创新班排位大体上升,培养体现出考生和家长对创新班、适合实验班的青睐。人工智能(创新班)今年投档最低排位22684名,较去年上升了1106名。AG超玩会入口电子信息工程(腾创班)最低排位20898名,较去年上升了1241名。

  深圳大学卓越班、特色实验班也稳中有升,今年新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荣耀班)所在专业组在粤投档最低排位为8237名,投档线为628分;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在粤投档最低排位为15759名,投档线为610分;人工智能(腾班)与人工智能(卓越班)最低投档分数也在630分左右。

  它们为什么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追捧?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创新班学生胡耀介绍:“我所在的创新班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本科阶段满足学校基本考核,即平均学业绩点高于3.0,无挂科,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即可获得推免资格。”相比于创新班的推免条件,广东工业大学推免A类、B类、C类的要求远高于“创新班”的推免要求,例如会对奖学金、学生干部任职经历或部队服役等方面提出要求。此外,据有关数据统计,2024年广工保研率大约是5%,相比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创新班”的确是非常好的选择。

  相对于越来越难的考研,高保研率会给入读“创新班”的学生减轻不少压力,而学历的提升对就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根据外企德科FA Tech发布的《2024年全国地区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显示,不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企,硕士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都要高于本科生1000元至3000元不等。可见,就读“创新班”能为考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就读“创新班”并不容易

  创新班的一大优势在于通过校企导师合作、全过程贯穿式、本研贯通的教育方式培养一批交叉型、科研型人才。某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特色课程中就纳入了本研贯通课程,例如电力系统分析(本硕),即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本)+动态电力系统(硕)。卓越班特色课程还包括一些讨论型课程,还会开展系列讲座。

  然而,这样的本研贯通培养课程虽说让本科生提前接触到了研究生内容,其真实效果如何呢?该专业学生江鑫怡分享了就读感受:“我认为卓越班对我们的培养有点‘揠苗助长’。在还没有接触什么专业知识的时候,就给我们开设了比较高深的研讨课,不少同学上得一知半解。另外,我们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但是我们专业知识储备量几乎为零,很难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相对于普通班来说,创新班的同学入学时分数都比较高,因此学校在开班时,势必对这批同学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开设课程过多、过难反而让一些同学有了“囫囵吞枣”之感。陈姝是某大学历史学学生(文史哲基地班),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的课程很多,涵盖文史哲三方面的交叉课程,世界史、中国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西方中方哲学思想等等,但我觉得‘多而不深’。”

  另一方面,“创新班”们普遍实行了动态管理,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焦虑感和迷茫感。例如某高校心理学基地班实行动态管理,也就是“高进低出”:心理学基地班的学生将在大一、大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学业和综合评估,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将被取消资格,转入普通班。对于动态管理模式,就读于该班的林栩同学说:“大家都会暗暗焦虑,各种卷绩点、卷保研、卷比赛,这样的竞争机制让大部分人忙到脚不沾地。但我们以后真的会做科研吗?我们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我有什么热爱的事业?我答不上来,只能先卷再说。”

  专家建议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尽管高校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但试验班并不适合所有学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位高校招办主任提醒,考生在报考前需要从多角度考量。一方面,试验班的分数线相比其他专业组可能偏高,考生需要在知分知位的基础上理性报考;另一方面,以本研贯通培养为特色的试验班对考生的学习能力、学术热情提出了更高要求,考生应充分结合自身兴趣和潜力。

  对于各类“创新班”的培养,目前正在探索中。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副院长陈雷在文章中指出:当前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评价体系存在学生学习成绩仍占据主导地位、评价指标设计还有待完善等问题。

  陈雷指出,一方面,学生的加权平均分在评奖评优、保研等方面占据较大比重。这种评价体系反作用于学生发展,大量有进取心的学生在学习成绩的赛道上加剧“内卷”;另一方面,拔尖人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课程学习,对于学生的品德修为、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关注得较少。这样的导向也会将学生自我规划的重点集中于课程学习,缺乏为了某一方面个性化发展投入时间精力的意愿以及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大多数基础学科学生盲目将毕业后进入体制内工作作为唯一的目标。

  陈雷认为,需要从顶层设计、过程监督和评价后的总结反馈等方面入手。他认为,可以邀请专家、名师对评价体系的建设全程把关,对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轮次研判。同时,评价体系投入使用前,要就评价指标、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问题对学生做出详细说明,以减少评价过程中因对评价体系理解不到位而出现结果错误等问题。整个评价过程应保证公正、公平、公开,评价结果应及时在学生中公示并接受监督。

  此外,陈雷表示,还要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在下一次考核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整改情况。同时,对评价结果要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剖析试验班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水平。

  (胡耀、江鑫怡、陈姝、林栩皆为化名)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张梓欣 钟蕴凌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